新聞動態
汽車配件“李鬼”盛行 安全豈能兒戲?
時間:2016.06.29
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吳清海16日披露,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對北京、天津、上海、重慶等12個省區市的部分企業的汽車售后服務開展了專項調查,調查發現近半數廠家使用假冒偽劣配件,近四成的消費者曾遭遇過隱形消費或強制消費,汽配市場質量亟待提高。 上述消息一經報道,就引發了眾多消費者的關注。我國如此龐大的汽車售后服務市場,究竟還隱藏著多少安全隱患?實際上,這種廠家生產、商家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牟取暴利的做法,無異于“殺雞取卵”。謀殺自身品牌不斷向上發展的動力的同時,也罔顧良心和消費者的人身安全。
更令人氣憤的是,使用假冒偽劣汽配的不僅是小型汽車維修點,就連不少大型連鎖4S店也“棄正愛劣”,存在使用假冒偽劣產品的情況。4S店都信不過,消費者的權益該如何保障。
導致汽配行業造假、用假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商業利益原因外,消費者難以辨別真偽,也是導致假冒偽劣產品撐起半邊天的一大因素。汽車配件專業程度 高,對于一般的消費者而言,汽車配件是否為正品、是否為假貨、它們的質量又是如何,沒有專業知識是非常難分辨的。消費者難以自己去分辨,難以主動保障自己 的合法權益,而在滿滿的“荷包”利益面前,部分生產商和經銷商很難自覺,這就導致車主和乘客的人身安全以及財產安全,仿若浮萍,如履薄冰。
假沙發、假門把手、假音響這些“李鬼”,似乎帶來的后果還不是太嚴重,可能用得不是太舒服,讓車主的錢白花而已,不會對自身以及家人安全帶來直 接傷害。但如果是假氣囊,假輪胎、假剎車、假發動機呢?釀成的后果不敢想象的。消費者在危急時刻,要依靠假冒偽劣汽配來保障自身生命安全,光聽一聽就讓人 毛骨悚然。
在汽車配件上造假,事實上和在醫療器械上造假,在奶粉上造假,在藥品上造假的意義是一樣的,這些都是一些關乎人命安危的必需品,一旦造成問題,其嚴重性 都是商家、廠家用金錢難以補償的,商家和廠家,也會為此付出良心以及誠信的代價,品牌、公信度和形象都會受到影響。所以無論是國家,還是汽車配件行業,乃 至消費者,都應該對在造假制假行為上表示出強烈的反對立場,一致反抗、抵御此類行為。
對于國家而言,除了應該適當加大力度懲處生產假冒偽劣配件的廠家外,更應該加強外部監督,盡快出臺更加細化、標準化的配件產品生產銷售規定以及完善消費者售后投訴系統方為上策。令汽車配件從生產到售后全過程每一個步驟,都能有理可循,有法可依。
對于汽車配件行業而言,相關協會應擔負其行業長遠發展的義務,促進行業洗牌,保障行業健康穩步成長。而汽車配件廠家以及商家,更要堅持有品質發展、良心運營的意識,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對于相關媒體而言,就可以密切關注,積極披露有關假冒偽劣汽配廠家和商家,對其造成輿論壓力。
對于車主而言,亦應該盡量選擇大型、有信譽保證的汽配店,不貪小便宜選擇廉價產品。只有全面、多方聯合打擊假冒偽劣汽配制作銷售行為,方可有效規避“兩配一假”現象的發生,徹底杜絕由于假冒偽劣配件導致的交通意外。